当前位置:首页 > 《来,与我同行!》 > 正文

第二章 问题

第二章 问题  第1张

第二章 问题

"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。”——(歌罗西书1:18)

我艰难地往山上爬着,汗流浃背。

每走一步,背包就又重了一分,但我不能扔下它。包里可是我求生的必备啊!我必须带着帐篷、睡袋、食物和水,还有几层保暖的衣服。

在旷野中要自我生存——这是徒步旅行吸引我的原因之一。然而正是这“自我生存”让我精疲力竭。

我想起了约翰·穆尔,著名的自然主义者和登山运动员。他可以将几片面包和茶放进毯子里,再带点儿糖和一个锡杯,就出门上路进旷野,几个月不回家。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。没有任何缠累!他和其他像他一样的人们,懂得如何利用造物主已籍着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来生存。

那种自由真是令人羡慕加嫉妒,但一想到在山上要是没有帐篷和睡袋——呵呵!再想想要是把土豆煎饼或小薄饼换成普通的面包或樱桃——算了,我宁可背着背包。把我精心准备好了的享受变成未知数,我还是没有走出这一步的勇气——尽管自由在向我招手。

我们每个人,都背着在自己心中占据首位的贴身背包。从在跑道上摔倒的孩童时代开始,人们就已经决心要自己主宰命运。

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照顾、掌管自己的方法,小心翼翼不让自己受苦或受伤。我们越来越独立,而不受约束,只想靠自己的力量来管理和满足日用所需。

一旦我们偶然碰到或听说有什么人,比如亚伯拉罕,保罗,或马丁·路德,竟然扔掉了自己的背包,全然依靠主!就会妒忌那种自由,却又嫌跟从他们的脚步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,而不肯行动。所以我们仍然背着重负,向生命的山峰攀爬,大汗淋漓,被身上的背包压得苦不堪言,却仍然舍不得放手。

不同的人,背包里的东西各不相同;但每个背包里都有同一样东西——要照我自己的意愿去生活——正如一家快餐连锁店的口号:“走你自己的路!”

那么,你的背包里都有什么?在后面一些情节中,看看你属于哪一种?

最深层的问题

年度事工研讨会期间,我在自助餐厅吃午餐。大多数人都吃完了,但我们仍逗留在桌子前,回味着刚才令人愉悦的谈话。我眼角的余光注意到贝蒂,一个25岁年纪的甜甜的小姑娘,正在桌子之间穿梭,收起一个个碗碟再送到厨房。我认识贝蒂和她的家人好几年了。这个小姊妹非常忠心、敬虔,热爱圣经也热爱教会。任何时候开培灵会,总能看到贝蒂的出现,她带着甜甜的微笑为大家服务。

我更加仔细地观察着她。每当她收起一个碗碟,人们就会表现出惊讶和赞许的表情,并夸赞她是个多么可爱的小姊妹。贝蒂笑靥含羞,脸有点儿红,去收拾下一个碗碟。

晚餐的时候,也是同样的情形。当贝蒂来取我的碗碟时,我表示感谢,并且问她:“贝蒂,你为什么要帮大家收拾碗碟呢?”

她有点儿茫然地看了我一眼,把头歪向一边,回答道,“哦,我喜欢服事。”

“你太可爱了,贝蒂。谢谢你这么细心。”我对她说着,起身离开了餐厅。

那天晚些时候,我正在回小屋的路上,贝蒂叫住了我,“亨伯格先生,能占用您几分钟吗?我想和您谈谈。”

她站在我面前,有些不安。“你在想什么,贝蒂?”

她踌躇着,盯着自己的脚尖,然后抬头看着我。“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,亨伯格先生,但我一直在想您在晚餐时问我的问题。整个晚上的学习,我都被这个困扰着。直到最后的结束祷告时,我才明白了原因。”

她的眼光飞快地一闪,我刚好看到了她眼中的泪光。

“为什么?你指什么?”我轻声问她。

她鼓足勇气看着我的眼睛,回答,“我想,我愿意做服务工作的背后,有更深层的动机——甚至我自己都没觉察到的动机。我喜欢人们把我看作是个优秀的基督徒,我喜欢他们的赞美。”

“换句话说,你那样做,其实是为了自己?”

“呃…我猜是这样。这弥补了我心里的空虚。”

由此我们展开了一场深刻的交谈,关于究竟是什么在主宰着我们。

这个年青的姊妹成长于极其受约束的环境,以致她不会独立思考或做决定。她明白寻求别人的认可,就是情感上的生存之道。这成了她的生活方式。无论何时何地,她都避免与她尊敬的人起争执;她为别人服务以期得到赞许。别人的认可,就是她最放不下的贴身包袱。

我并不是说为他人服务不对,或者享受别人真诚的感激不符合基督徒的精神。但我们必须问自己,到底是哪种精神在引领我们。是高举自我、寻求他人认可?还是只为得到上帝的悦纳?两者可是大相径庭!

当我们开始以他人的认可为基础,来建立自己的生活时,我们就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生命的价值,结果是我们只关注于短暂的满足,空虚的存在,却忘了丰盛的生命。我们似乎拥有正确的信仰“形式”;但如果掌权的只是我们自己,那么——在茫然无知中——从一开始,我们就已经背上了一个终将让你陷入困境的包袱。这是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深层问题。

高举自我的灵无处不在:家中,学校,单位,甚至在教会。

为什么做你正在做的事?

这是教会换届选举期间,将要选出新的教会委员会。克里斯最近在教会里特别友善。他频繁参加聚会,并在晨钟课上带领大家学习。他还热衷于参与圣经问题的讨论,很擅长揭露撒但的把戏。

一大早,他就来找我,这让我很好奇。客套的寒暄之后,他离我更近一步,以非常信任的口吻对我说,“吉姆,你对教会的运作和管理有没有什么担忧?你的提议得到重视了吗?”

 “为什么这么问?”

 “哦,我想告诉你,今年我有一种感觉,上帝呼召我做领袖;如果我成功地当选,一定会倾听大家的意见,代表会众。你要有任何问题,尽管来找我,保证处理好你的意见。”

克里斯表现出我从未发现过的友善和随和,我心想,他真是在回应上帝的呼召吗?还是在为他自己游说?我不得而知。不过之后不久,他成功地当选为长老,而我则一直牢记着他对我说过的话。

又过了一阵儿,在教会敬拜时,那天特殊的敬拜音乐让我头痛。我知道音乐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,有可能会惹了众怒。然而,听到过去街头巷尾常听到的浪荡情歌的音乐节奏,又配上敬虔的歌词儿,然后出现在教堂里,我还是不能不为此十分担心。我决不相信这种音乐在道德上是中性无害的;我有责任站出来捍卫敬拜的神圣性。出于真诚地忧虑,我决定找克里斯说出我的想法。

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,并提出了我的立场。刚开始他很热情,但听了我的话之后,脸便沉了下来。他很快打断了我,说,“看,吉姆,这种特殊的音乐我觉得是一种祝福;如果你不喜欢,可以去找音乐事工组谈,那是你的责任。不过,我可得提醒你!他们对批评的话可是很敏感的。”

说着,他转身走了。

哦!他不是保证过,对我所提的每条建议都会认真处理吗?原来那只是竞选技巧而已。他对教会事工的热情,恐怕更多地是为了他自己和他的形象,而不是为了他的教会或他的上帝。他是不是正在步路锡甫的后尘,想要成为“至高者”?自身利益也会成为掌管教会事务的动机?恐怕真是如此。事实上,按我的亲身经历,我不得不得出这个结论。

成为“大人物”

自从加入基督教之后,我对所学到的真理满怀热情。我在公司的办公室,放了很多圣经学习的小册子。别人离开时,我就邀请他看看那些封面,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拿回去。有些客户会带着圣经问题回来找我。然后我便相约晚上去拜访,并用圣经和圣经索引回答他们的问题,最后组成每周一次的圣经学习小组。

很快,他们就受洗归入了当地的教会。大约每六个月,就会有一对夫妇受洗。这样持续了三年多。教会很震撼。“吉姆·亨伯格是个灵性非常好的弟兄!”教友都这样说。

但随着时间流逝,后遗症出现了。

大部分因“我”而归主的人,都开始出现问题。或迟或早,他们渐渐的不再参加教会聚会。我找不出症结所在。现在我是明白了,但当时不懂。

罗马书10章2至3节,经上说,我有“向上帝的热心,但不是按着真知识。”我“不知道上帝的义,想要立自己的义。”我正是用自己的义,按自己的信心去劝人悔改,加入我的教会。我提供给他们的,只是我所拥有的,但我所拥有的,却只是片面的福音。

现在回首当时的情形,我相信自己的热心传道,更多地只是为了我和我的教会,却并非为了新来的教友,也并非为了上帝。

传福音的动机非常重要。我们是否真在关心那些我们为之作见证的人呢?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才关心他们?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作深刻的反思。

据我所知,通过我组织的圣经学习而受洗归主的人中,只有一个人至今仍然留在教会。并不是我教给他们的知识是错误的。而是因为,我们没有以上帝为中心,不是因为爱耶稣而去爱那些人。

追根究底:我们做事的真实动机是什么?坦白讲,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重要人物。

小时候,我一直觉得自己一文不名,那种滋味很不好受。我直觉上以为,只有成为“大人物”,才能摆脱在校园时代颇为困扰我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。即使在我做传道工作时,灵魂深处也一直埋藏着这种自私的动机——这是我最看重的不肯离身的大背包。

我不是唯一有这样体验的人。在教会大堂,陈列着许多成功赢得灵命的人士的奖章,我曾经大名在册。想想看,如果你被人邀请去参加圣经学习或听福音布道之后,在墙上看到了这类光荣榜,会作何感想?我不了解你,但我一定会怀疑,这个人邀请我来,真是为了帮助我吗?还是在为他自己争名逐利?当我们为别人作见证时,真是想帮助他人吗?真的没有一点儿自私的目的?

这令人无言以对!大多数人都宁愿盲目地行动,也不喜欢直面这样的疑问: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探究心底深处的动机,可能会翻出让人很不自在的答案:要么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,要么是不想面对真正的原因。那只会萌生罪恶感和羞耻感。请别误会,这种自省并非只为了让你我倾倒罪恶感,而是为了帮助在各种迷宫之间徘徊却终将徒劳无功的我们,找到真正的出路。

最关键的问题

年青的少年官感到茫然与空虚。尽管他已经热心地履行了敬虔的本分,却仍然觉得缺失了什么。

耶稣指出他应该守上帝的诫命,他诚恳地回应:“这一切我从小就遵守了。”他不明白自己究竟缺少了什么。然而——缺了什么呢?和很多人一样,他很难放下自己的贴身背包。这个重负似乎理所应当、天经地义地成了人生命的一部分,但我们却没发现,其实它本不属于我们的后背或肩膀。

上帝知道应当如何切入问题的根源。因此耶稣对富有的少年官说:“你还缺少一件:去变卖你所有的,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;你还要来跟从我。”(马可福音10:21)

并非说财富或享有财富是邪恶的。上帝也曾赐福给亚伯拉罕和约伯丰富的家产。但紧伴着财富,还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。耶稣很清楚,少年官把财产当作赖以生存的资本。他内在的动机仍然是c 自我为中心;就是说,他希望靠着自己而生,对待身边的任何人或任何事,无不以保全自己为目的。

耶稣为年轻人指明了逃离虚空之迷宫的出路。祂说,“放下你的随身包袱。我会为你预备一切。”可悲的是,正如大多数现时代的人一样,少年官没有领悟到耶稣这一应许的珍贵价值。就像我和我在野外徒步时的背包,要让我拿自己预备好的、安全舒适的保障去换取自由,我可不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。

少年官忧忧愁愁地回到了他的迷宫,紧紧抱着他视为至宝的背包。

经文并没有谈到在此之后这位年轻人经历了什么,但我可以想象,因为在咱们这一代人中间,我已经见到过很多很多次同样的情形。

艾伦是我的好朋友,他在私人疗养院工作,是个奇才。我是说,他非常聪明,发明了一整套长期护理设备。后来介入疗养院的行政工作,并最终平步青云,成了院长。随后又着手贷款生产了一系列设备,覆盖了美国的好几个州。

艾伦并不是很虔诚的教友。他往往只有在圣诞节、复活节和无法推掉的婚礼才来教会。但他在教会董事会很积极——负责管理他自己的大量捐款。他很享受这种影响力,让他感觉自己对社会有益。每当有人或有的公司陷入困境时,他都喜欢作拯救者,去扭转局势,扮演“老好人”的角色。

过了几年,我们聊天时,艾伦滔滔不绝地讲着公司的成长,和他个人影响力的不断扩展。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。我问他,这种生活对他的健康、婚姻和孩子有什么影响。(当然,人在年青的时候,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,但往往以健康为筹码。)

“吉姆,我也不明白伊迪斯(艾伦的妻子)怎么了。我这么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让她幸福。”艾伦倾吐了心底的秘密。

“真的吗?艾伦?你让她快乐了吗?”

“哦,应该是吧。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。去年我在湖边给她建了一栋新房子,完全按她的喜好装修的。她有辆新跑车,穿着名牌服装,还有女佣做家务。她可以悠哉游哉。可是为什么她还总是抱怨?至于孩子们——快把我逼疯了!‘爸爸,爸爸,陪我玩会儿吧?给我读个故事吧?陪我骑自行车吧?’他们怎么总不知足?家里有所有最新潮的玩具和小玩意儿。实话告诉你吧,吉姆,与其在家听妻子和孩子们喋喋不休地抱怨,我宁可工作。”

 “可是,艾伦,伊迪斯嫁给你是因为你有钱吗?你们刚结婚的时候,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吧,对吗?也许对她来说,她更希望你在她身边而不是那些享受。而孩子们长得很快,他们需要爸爸的陪伴而不是那些玩具。你为财富和成功都牺牲了什么?”

一番深谈之后,艾伦终于认识到,财富已经夺走了他生命中真正的宝藏。可惜,正如那个富有的少年官,他终究不舍得放手,去重新定位人生的焦距。

曾一度,他的财产增至3500多万美元。不幸的是,他太过乐观地估计了经济形势。当经济衰退时,他陷入了债务危机。伴着急剧恶化的局势,他的资产大大地缩水,最终资不抵债,面临破产。

同一时期,妻子也在申请离婚;孩子们已经快二十岁了,可除了伸手要钱之外,似乎和他毫不相干;医生对他的健康状况提出严重警告——他正在失去一切。不仅仅是财务上的破产,还包括精神上的(属灵的),身体上的,以及家庭关系的崩溃。

这就是紧紧抱着自己的宝贝包袱不肯松手的最终结局。这背包不能救我们,却会毁了我们;最好的结局只是,在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收获失望。

咱们自问几个有难度的问题吧。

我做事的动机是什么?为什么要参与教会管理?为什么要讲道?为什么会交友、结婚和生儿育女?管教孩子(或不肯管教他们)的动机是什么?真是为孩子们长远的利益考虑吗?还是只为了自己短期内出出气?我希望孩子们像士兵一样站成一排看起来中规中矩,是不是只为了自己有面子?或只是希望他们不用我操心?

是什么驱使我们去苦学音乐或苦练运动?我的私人助理,一个年轻人,她梦想成为钢琴艺术家,在音乐会演奏。她的确酷爱音乐,但这梦想背后,是因为她喜欢功成名就的感觉,希望在破裂的感情中,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。并不是说她的梦想不对,但梦想背后的动机,正是她放不下的包袱。是什么点燃你的梦想?你依赖谁?寄希望于谁?又如何构建你的生命?

“百事通”

证道结束后,我刚刚走下讲台。比尔走过来。“吉姆,我得和您谈谈。”他很焦急地说,“前几天,我太太威胁我要拿锤子砸了电脑。”

“真的吗?为什么?”

“我也不明白!我只是收收邮件,看看新闻头条。你知道我的工作,如果我跟不上时代就会像个傻瓜。”

比尔有点儿书呆子气。他戴着厚厚的眼镜,耳朵上夹着支钢笔,眉头锁成一团。他的圣经看起来很旧,书边都折起来了,也有些掉页,里面夹满了小纸条和笔记。他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:

每天的上班时间很长。比尔坐在电脑前,查收邮件,挖掘新闻。杰瑞的身影总在他面前进进出出。杰瑞似乎无所不知——不管是总统的最新外交政策会议,还是当前的体育界大事。这样的百事通很让比尔头疼。不过同时,他又希望自己也能先知为快。

比尔浏览着网页头条,寻找最不寻常或最重大事件,很快就全神贯注,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。五岁的女儿跑到他身边,使劲拽他的袖子,他都几乎没觉察到。

他扫了一眼女儿的方向,小家伙充满希望地问:“爸爸,我的娃娃们都换好睡衣了,等着爸爸去摇他们睡觉。你陪我玩过家家好吗?就一小会儿。”

比尔皱了下眉,深深叹了口气。“贝姬,乖宝贝,没看到爸爸多忙吗?你可以自己假装妈妈去哄娃娃们睡觉。”

如果比尔稍微留点儿心,就会看到贝姬松开手时眼中的失望。她多站了一小会儿,希望爸爸或许会改变主意。但是比尔太忙了,一门心思在电脑上,忽然发现一条关于国家公共健康计划的新提议,这可是重大事件!

八岁的儿子也不理解爸爸,从后门跑过来,“嘿,爸爸,快来!有只红尾鹰正在咱家后院转圈儿呢!飞得很低。布莱奇就在那儿,我怕鹰会去追它。快来!”

“哦?”比尔嘟囔着。他刚打开国家橄榄球联盟(NFL)网站,正在搜索最近热门话题:谁最有可能赢得“超级杯”比赛。“哦,别担心,吉米。布莱奇可是只很聪明的猫,她会没事儿的。”

“可是爸爸,万一出事呢?快来吧,求你了!”吉米的声音很焦急。布莱奇是只老猫,是和吉米从小一起长大的宠物。

转过身来,比尔吼道,“听着,吉米。我正在做非常重要的事情,现在不可能出去。你别瞎操心,让布莱奇自己去保护自己!”

吉米大大的蓝眼睛充满了泪水,他转身跑回后院,自己去保护布莱奇。比尔根本没看见。他已经又专注于四分卫球员如何触地得分了。

晚上的时光就这样溜走了,比尔还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纹丝不动。妻子收拾碗碟,给孩子们洗澡,哄他们上床睡觉,一切不过是一点点的背景噪音而已。

她走进来问,“亲爱的,我今天一整天都在想一件事,我们能谈谈吗?”

“过一会儿,亲爱的,改时间吧。”

几次之后,比尔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:一向温柔的妻子手举一把锤子,愤怒地瞪着他:“比尔,我已经受够了!天天如此,你整晚整晚就粘在电脑前,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地球上来?”

是什么驱使比尔的行为?成为“百事通”真有那么重要吗?上班时不能像“跟不上时代的傻瓜”有那么重要吗?信仰难道没有教过这些比尔们,应该顺应心灵深处的良知的呼唤,而不是让这呼唤的声音总是徒然远去吗?

错误的归属感

琼是个似乎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年轻女孩。她做事有条理、又能干,是复合型人才,聪明活泼,灵性也很好。她有正确的饮食习惯;穿着迷人而得体庄重,诚实,细心,善良。热爱教会,还组织了信仰书籍的捐赠事工组,帮助无力负担书费的教友。她完美得近乎不需要任何帮助,你却不自觉地就喜欢她。

一天,我们去拜访她,她说最近她正陶醉于——脸书(相当于中国的微信朋友圈)。现在,她的清晨往往以这样的方式开始:

蜷缩在最喜欢的摇椅里,拿着手机,扫了一眼闹钟,自语道,“就看十五分钟,然后晨炼。好像有了一阵子没锻炼了!哦,快没有干净的衣服可穿了,好久没洗衣服了。”再瞄一眼卧室,她叹了口气。“得拿吸尘器和掸子清扫一下乱七八糟的房间了。”

突然,一个想法冒了出来,为什么不现在去做?15分钟完全可以先把家里整理好。至于脸书可以等等。但这个念头,在脑海中只逗留了一小会儿。她还是划开手机,只是想看看有什么新鲜事儿。

正如有三个好友申请,她浏览了三个人的照片和名字,只有一个人是直接认识的,另外两个是朋友的朋友。她很快的点击“接受”,一抹微笑映到脸上。现在我的好友人数已经389人了,看看最多能加多少好友!

她点击了第一个人的照片,阅读着信息,并扫着其它内容,从这个人的好友名单往下拉出一串名字,突然,那里出现一张熟悉的面孔。是拉里,自己的前男友!这个家伙,他现在怎样了?我希望他不会太幸福。看看能找到什么关于他的信息……闲逛了一会儿,她很满意。因为拉里似乎近期不怎么顺利。

窃喜了一把,她又回到自己的主页,开始读所有新出现的留言,打开一些链接,给好多人回复了信息。这实在太有意思了,当她再抬头看到表时,已经过了一小时零十五分钟。

她跳起来,哦,天哪,我得赶紧跑,否则上班又要迟到了。时间怎么溜的这么快?今天又没法锻炼和打扫卫生了。明天,明天我一定先完成这些事。

你和琼有一样的经验吗?她以为自己有389个好友,但真是那样吗?我和她交谈时,琼意识到这种未见面的“友谊”,基本没什么深度或宽度。其中大多数人,不过是虚假的友情,却也让她由此产生了虚假的归属感。

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的人际关系中,这类风险很容易避免的。网络上一个人可以只展示自己愿意显露的那一面,而他们不愿为人所知的一面,可以埋藏得很深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别人却可以在不和你有任何交往的前提下,了解你的很多事情。

大家可别误会。电脑和手机也有正确的用途,比如即时通讯,电子邮件,或者,还有几个社交网络。但我们一定要诚实地问问自己的心,使用它们的动机和目的到底是什么?对生活有什么帮助,有多大帮助?是我们在管理它,还是被它支配?如果它控制了我们,那它岂不成了我们的主?我们不是应该只有一位主吗?

集中攻势

那是二十多年前了,萨拉和我搬到了蒙大拿州西北部的旷野,过起了乡村生活。那里离最近的电站和电话线有50英里远。好长时间,我们没有供电网,就用木柴取暖做饭,用丙烷的冰箱,用液化气发电机和一堆电池来发动日用小电器。后来,在几年前,我们买了一套太阳能板,可以为发电机提供能源。

值得庆幸的是,太阳能板在四到十月之间,可以百分百地满足我们需要的能源。不过十一月到三月,多云天气较多,太阳照射的角度也更向南偏一些,太阳能只能满足一半的需要。当然,这套发电设备就像我的孩子,我总是不断地检查、保养,以让它更有效。而家里20年工龄的洗衣机和甩干机,是家中最耗电的电老虎。

一天,我正在读最近的《消费者报告》,上面强力推荐的一款多功能洗衣机,立刻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。这款新型洗衣机,能比旧款节约70%的电。哇!这对于我这个“节能狂热分子”可是天大的喜讯。

“嘿,萨拉,看看这个。”我把文章推给她。萨拉放下手中的电熨斗,戴上眼镜。“用这款洗衣机能省不少电。它只用7-14加仑的热水,咱们的旧洗衣机得用30-40加仑呢。还有,它的甩干转速是原来的两倍,衣服干得快了,又可以省一部分电。这可太棒了——特别是在冬天!”

我为这个能双赢的东西兴奋不已:萨拉可以得到全新的洗衣甩干机;家里可以大大地节约能源。萨拉肯定也会为此高兴。我殷切地期待着看到她惊喜的表情。可是她没有。

相反,她以质疑的口吻说,“我在马太和安吉拉家,还有安德鲁和萨拉家,都用过那款洗衣机,我可不相信什么前置式的新设计。几乎都不用水,衣服怎么可能洗干净!我觉得把衣服洗干净是最重要的。当然如果能调节用水量,还可以考虑考虑。可现在没有这个功能。它洗出来的衣服更打皱,就是说,得花更多的时间熨平。坦白说吧,吉姆,我不想让家里出现这种洗衣机。”

我难以置信地看着她,“真的吗,亲爱的?这可是强力推荐的产品。”

“我说的很清楚,吉姆。我不喜欢那种洗衣机。我宁可用咱家的旧的。”她的声音里加着“别逼我”的口气,把文章还给我,继续熨衣服了。讨论结束。

一向随和的萨拉怎么了?我的美梦碎了。

萨拉并不经常持反对意见,不过一旦表态,就很难改变。我知道继续谈下去没用——至少不是现在。我很失望,如此重大的节能计划泡汤了。但我可不会轻易放弃,我要等待时机。

不久之后,我们去马太和安吉拉家。安吉拉抱着一堆刚洗完的衣服来到客厅,一边整理一边和我们聊天。机会来了!“安吉拉,你觉得前置式洗衣机怎么样?”

“哦,太好用了!从小到大都用上置式,现在刚换成前置式,我可再也不想回到过去了。前置式洗衣服时更柔和,不会磨损衣服。还有,它少耗很多电,少用很多洗衣液。从每个角度来说,都更省钱。”

“你觉得它洗出来的衣服和旧式洗衣机一样干净吗?我是说,少用了这么多水,会不会洗不干净?”我用眼角的余光偷瞄了一眼萨拉,高兴地发现她正在听。

“哦,我觉得现在洗出来的衣服更干净!”安吉拉的答案正是我所期望的。太棒了。

马太补充道,“爸爸,即使用水量少了,可是它洗得更干净,因为前置式的原理和原来不一样。它让水强制性地在衣服纤维里循环。而老式洗衣机,水只是在衣服表面打转儿。这可全是科学。你们该买一台了。原来那台多少年了?你们不是想一直用那个老古董吧。应该给妈妈买台新的。”我心中窃喜,不过萨拉一言未发。

在安德鲁和萨莉的家,我又组织了一场相似的谈话,可萨拉竟仍然不为所动。回家的路上,她解释道,“只用四分之一的水怎么可能洗干净衣服呢?更多的水,可以洗掉更多脏衣服上的污渍;水少了,效果自然就差。咱家的洗衣机力度很大,可新洗衣机只是轻轻地转。我不相信他们的衣服更干净。我的白衬衫比他们的白衬衫更白,眼见为实。我可不信他们的话。我宁可多用水——特别是,咱们的水都是免费而充足的泉水!”

现在可不仅仅是失望了,简直令人生气,不满中夹着一丝无可奈何,我的脑海闪出一连串的念头。萨拉所爱的五个亲人,讲出的话合情合理,可她竟不明白。或者她只是不想明白。

我断定她只是墨守成规不想改变。她的逻辑根本说不通!恐怕是岁数大了,不敢尝试新事物。毕竟,六十岁的人了。问题究竟出在哪儿?她还真像她的母亲——执着地不接受任何劝说。为什么她不能理性地思考?这分明就是顽固——是顽固让她看不见真相。她的理由根本不成立。

我握紧方向盘,不自觉地,收紧了下巴。胃里似乎冒火、血压上升。我可不敢说出当时的感受,所以封住了嘴巴。可脑海里又开始重现这糟糕的一幕,妻子的表现多么愚蠢。她可真麻烦!但凡她能理性地思考,我也不至于这样。

您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每个人都经历过吧。

消极的思想、感受和情绪,打破了我们对完美现实的憧憬。当生活没有遵循你所期望的轨迹,或者,更细一点说,当你身边的人,没有按你希望的方式去做,气愤、沮丧、怨恨、仇视、猜忌和焦虑等等只是正常反应,会一股脑地涌出来。

消极的想法和情绪不会提前打招呼,却总是不期而至,让人猝不及防地被击中。这让我们看到问题出现时,很容易被煽动或激怒;甚至想只要换个伴侣,换个朋友,换个工作,换个天气,问题就会迎刃而解;同时还以为,除非环境改变,否则这种负面感觉就不可避免。

可别误会。感受到各种情绪不是什么问题。只有当人允许情绪去控制我们的判断力,掌管我们的生活,左右我们的抉择,甚至最终决定我们命运的时候,这才真成了问题。当情绪主宰人,它们就成了我们最看重的首席贴身行囊。

当然,你可能并没有面临新洗衣机和甩干筒的抉择问题。但你是否正在为下面这些事情而困扰挣扎呢?

·   结婚
·   买房子
·   生孩子
·   养宠物
·   选择职业
·   发型
·   音乐
·   娱乐
·   网络
·   社会上的流言
·   体育运动
·   教会事务
·   等等等等。

扪心自问,我们这些基督徒,真的是真理的子民吗?我们真的在完成上帝之工吗?诚然,我按时缴纳什一和乐意捐;我热心参加布道会和传教的工作;我加入了真理的教会并清理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但是,是谁在主宰着我?谁是真正的主宰?是我自己吗?我是“那一位”吗?还是基督才是“那一位”?

任何人想要在空洞的信仰迷宫、世界的迷宫、或自我的迷宫中找到出路,都要面对这个问题。谁是你的主宰?

大多数人都对此视而不见、充耳不闻,但终将有一天,我们会发现,自己曾经的选择,结局只有空虚与无助,却毫无出路。那时,我们就准备好接受答案了——答案并不在我们自身,而是在赤裸裸的福音里。

本章思考:

1.你的头号“背包”里放着什么?是为了被他人认可?还是自私自利、自尊自大?

2.你做事的动机是什么?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与悦纳,还是为了自己?

3.情绪是否控制了你的理智,生活,甚至决定了你的命运?当情绪破门而入时,是否你的原则就被抛诸脑后?

4.是什么在真正地控制着你?什么是对你最好的,或者什么是对他人最好的?

5.谁在真正的掌管你?是你自己吗?还是基督?

1

发表评论

取消
扫码支持